跳到主要內容區

黃佩岑 專任助理教授

黃佩岑老師

黃佩岑助理教授

E-mailp11210@teamail.ltu.edu.tw;

 

國立中央大學 學習與教學研究所 博士(學習學研究室)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幼兒教育學系 碩士

弘光科技大學 幼兒保育系 學士

學術專長

幼兒課程與教學、幼兒STEAM教育、情意教育(集體擁有感)

專業證照與資格

教育部教保必修科目審認授課師資

客語能力認證初級-大埔腔

客語能力認證中級暨中高級-大埔腔

幼稚園教師證

經歷

弘光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專案助理教授

聖母醫護管理專科學校幼兒保育科 專案講師

專業服務經歷

幼兒客語教學推動暨培育輔導計畫 中區專業顧問

 

學術表現

1.博碩士論文

黃佩岑(2020)。數學自由擬題之困境歷程與擁有感的轉變。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研究所博士班,未出版,桃園市。

黃佩岑(2009)。幼教老師閱讀教學信念與閱讀教學行為之探討。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未出版,屏東縣。

2.期刊論文

Huang, Y. Y., Huang, P. T., & Tai, S. Y. (2023). The decomposition practice of the unit “transportation” in brick assembling activities: An example from the preservice educare givers. In AIP Conference Proceedings, 2685(1), AIP Publishing. https://doi.org/10.1063/5.0113450 [Corresponding Author]

黃佩岑、廖瑞琳(2023)。疫情下遠距教學親子館的運作現況。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12(2)6–11

黃佩岑、陳斐卿(2020)。國小學生數學自由擬題困難之初探。弘光學報,5859-80

黃佩岑、邱珮滋(2018)。幼兒園師資應具備之素養能力-從生手至專家的觀點出發。臺灣教育評論月刊,7(3)21-24

黃佩岑、陳斐卿(2018)。擁有感的變化以建立班級數學題庫之過程為例。清華教育學報,34(2)131-172

黃佩岑(2016)。試著從社會學習理論看行動學習-LPP為例。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5(12)31–34

陳斐卿、江家瑋、張鐵懷、黃佩岑、單維彰(2014)。數學自由擬題之設計與評量--一個合作的取徑。科學教育期刊,3(2)185-211

3.專書

黃佩岑、陳海倫、陳筱宜(2019)。洞洞在哪裡?2 - 2.5歲在探究式主題課程中 建構知識。載於 2018 年跨界思維:0-8 STEAM 教育的現在與未來研討會論文集 (頁52-73)。屏東:國立屏東大學。ISBN:978-986-05-8594-0

黃佩岑、呂晨萍、鄭雪雲(2019)。石頭與藝術的相遇:教師與藝術教師在探究 式課程的共構。載於 2018 年跨界思維:0-8 STEAM 教育的現在與未來研討會論 文集(頁98-120)。屏東:國立屏東大學。ISBN:978-986-05-8594-0 

4.研討會論文

黃佩岑、黃元彥、徐德成(2024,6月)。準教保員導入倒序設計應用在機器人學習之初探性研究,1st EdUHK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Research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CRECE 2024),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香港。

黃佩岑、徐德成(20246月)。後現代兒童繪本教學之探討,1st EdUHK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for Research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Development (InCRECE 2024),香港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香港。

黃元彥、黃佩岑(20245月)。女性職前教保員在機器人課程活動中的學習參與、教具建構、場域實踐:以SDG 5.b作為執行策略。第30屆臺灣教育社會學論壇暨2024年國際社會學會期中研討會,暨南國際大學,南投。

黃佩岑、廖瑞琳(20234月)。客語沉浸式活動與情境佈置融入親子館之初探性研究,2023 幼兒雙語教育之實務與展望國際研討會,弘光科技大學,臺中。

黃佩岑、陳海倫(20234月)。幼兒園雙語多元學習活動之初探性研究,2023 幼兒雙語教育之實務與展望國際研討會,弘光科技大學,臺中。

黃元彥、黃佩岑、戴聖耀(202211月)。準教保員在混成環境學習機器人的困境與解決策略。台灣教育研究學會(Taiw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TERA2022學術研討會「乘風破浪:後疫情教育的共生與共創」,國立中山大學,臺灣。[通訊作者]

黃佩岑、廖瑞琳(202210月)。集體鷹架的實踐知識以親子館社群為例,2022年「幼兒園教保人員專業發展趨勢與展望」學術研討會,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Huang, Y. Y., Huang, P. T., & Tai, S. Y. (2022, February). Taiwan Preservice Educare Students’ Computational Thinking of Online Blocks Assembling Activities via Lego Digital Designer. Paper presented at 5th IEEE Eurasian Conference on Educational Innovation 2022, Keelung, Taiwan. [Corresponding Author, IEEE ECEI 2022 BEST PAPER AWARD] 

Huang, Y. Y., Huang, P. T., & S. Y., Tai. (2021, August). The decomposition practice of the unit “Transportation” in brick assembling activities: An example from the preservice educare giver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4th International Annual Meeting on STEM Education (IAMSTEM 2021), Keelung, Taiwan. [Corresponding Author] 

黃佩岑、陳斐卿(201910月)。數學擬題有何難?小五生觀點。第七屆師資培育國際學術研討會-各科教材教法,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黃佩岑、陳海倫、黃桂英、羅月昭(20195月)。滾動童趣-探究取向主題課程下數學能力的轉變。2019 年優質幼兒教育學術研討會,國立嘉義大學,嘉義。

黃佩岑、陳海倫、陳筱宜(201810月)。洞洞在哪裡?2 - 2.5歲在探究式主題課程中建構知識。跨界思維— 0-8 STEAM 教育的現在與未來研討會,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黃佩岑、呂晨萍、鄭雪雲(201810月)。石頭與藝術的相遇:教師與藝術教師在探究式課程的共構。跨界思維— 0-8 STEAM 教育的現在與未來研討會,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黃佩岑、陳斐卿(201711月)。合作擬題中的擁有感變化。第6屆亞洲動物園教育者暨第33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黃佩岑、黃麗鳳(201711月)。戶外探索對幼兒學習昆蟲概念之影響。第6屆亞洲動物園教育者暨第33屆科學教育國際研討會,國立屏東大學,屏東。

張鐵懷、黃佩岑、陳斐卿(201212月)。小學生建立集體擁有感的緊繃以合作擬題為例。2012創新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黃佩岑、張鐵懷、陳斐卿(201212月)。國小四年級學生合作數學擬題活動之探討。2012創新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江家瑋、黃佩岑、張鐵懷、單維彰、陳斐卿(201212月)。數學自由擬題能力與解題能力之探索。臺灣教育研究學會2012學術研討會,國立中山大學,高雄。

黃佩岑、黃瓊葦、劉旨峯(201112月)。線上課業輔導交流園地之內容分析以中小學學伴為例。2011數位內容學術研討會,桃園龍潭渴望園區,桃園。

Huang, P. T. (2010). The Subject and Curriculum of In-service Training of ECE in Taiwan. The 11th Pacific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PECERA), July 25-27, Hangzhou, China. 

Huang, P. T. (2009). Reading beliefs and their changes to kindergarten teachers. The 19th Europea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EECERA), August 26-29, Strasbourg, France. 

Huang, P. T. (2009). Beliefs and practices of instruction reading of kindergarten and nursery teachers. The 10th Pacific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PECERA), July 25-29, Dili man, Philippines.

Huang, P. T. (2008). “Do you know how to collect materials?” –An Analysis of Teachers’ Use of Information Network for Thematic Curriculum Design. The 9th Pacific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PECERA), July 6-9, Bangkok, Thailand. 

黃佩岑(2007)。幼教師閱讀教學信念之初探。「2007幼教新聲論壇」論文集,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

Huang, P. T. (2007). “In Internship, Learning is not the only thing to do.”—Discus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in Cognitive Apprenticeship. The 8th Pacific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PECERA), July 4-7, Hong Kong, China.

Huang, P. T. (2007). “Teacher, there is a spider...”—Discuss the Relation between Emergent Curricula and Authority. The 8th Pacific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PECERA), July 4-7, Hong Kong, China.

黃佩岑、劉惠華(2004)。幼兒園所選擇童書的標準初探。第一屆中區幼托園所在職教保人員專題研究論文發表,社團法人台中市兒童福利發展協會,臺中。

瀏覽數: